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ideas_and_notes_from_scratch [2011/08/24 00:19] lucien 建立 |
— (目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 OSSF的轉型與業務遞嬗 ==== | ||
- | *起 | ||
- | -計畫為何需要轉型?國科會減資(國科會無法長期HOST一個固定計畫,因為機關設立目的是補助創新計畫,而非設立一個常態營運的公務單位。)→需求由下至下的時代已結束,故被補助計畫需自證需求性仍然存在,才可以由下到上展現出被需求的程度。 | ||
- | *承 | ||
- | -那麼、如果目前計畫執行的工作是有意義並被需求的事務,為何不是再找尋資源來填充缺口,而是設一個轉型的小結論? | ||
- | *轉 | ||
- | -其實、轉型也是為了統整可用資源,也是改革的契機,先釐清哪些事務是必要且符合外部需求,同時由計畫同仁來執行也是「有願又有力」的。 | ||
- | -重點、清整現有業務,化「外部需求」為未來的「企業需求」,精萃這些可用的工具平台與服務內容,然後找錢將這些有意義有綜效的事情持續執行下去。 | ||
- | *OpenFoundry:外部移轉需求,但、不好移植、不易操作。 | ||
- | *Who's Who:人力資源無法移轉,僅能栽培。 | ||
- | *校園推廣:Academia Sinica名聲加持,改變性質後,轉為中長期課程,或是講師個人接洽。 | ||
- | *資源表列:初始入門的資訊,若有適合的合作對象,才可以接續維持。 | ||
- | *技術分享工作坊:資源由OSSF轉入到軟體社群(活動費用、場地費用、印刷品費用),然而、若是計畫轉型後,應僅能轉由企業小額/大額捐款的方式,來維持必要的舉辦能量。 | ||
- | *軟體開發教材:……… | ||
- | *自由軟體法律授權諮詢:組織設立、論壇營建、書籍撰寫、教育訓練。 | ||
- | -但!是!誰願意轉型?全部轉型?部份轉型? | ||
- | *合 | ||
- | -預設的想像:LICENSE CHECKER→LICENSE WIZARD→CloseFoundry,Subversion,定期Upgrate→RELEASE, PUBLIC RELATION, Activities, Promote and Bridge. | ||
- | -中立組織、媒合機構,工具與服務能被集中開發,定期更新,並接受各界捐款以固定釋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