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2-開源有道 – 香港開放協力聯合座談會會後報導

WikiSym + OpenSym 2013 Conference Concept - WikiSym + OpenSym 2013_1376645496270

林誠夏、黃郁文/報導

從自由開放源碼運動 (Free and Open Source Movement) 開始,透過網路連結、群體共工的協力模式,來建立對公眾皆有利的軟體專案、共同著作,以及相關資料庫,已蔚為當前的時代趨勢。本年度 (2013) 8 月 5 日至 8 月 7 日假香港數碼港會議中心 (Cyberport) 舉行的香港開放協力聯合座談會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en Collaboration, WikiSym + OpenSym 2013),就是在這樣的理念基礎上,集結來自全球各地對開放協力 (Open Collaboration) 學有專精或已具心得的學者與專家,齊聚一堂就推廣、技術,以及法律架構等不同領域的主題,分享其於開放協力專案上的運作經驗與相關作法。

所謂「開放協力」,大會將其定義為:「讓參與者能在開放平等、中道評估、自主編制的前提與基礎下進行合作的協力專案。」例如維基百科全書 (Wikipedia) 與維基多媒體基金會 (Wikimedia Foundation) 創立的許多專案就符合這樣的標準,或是其他在自由開源軟體、開放資料 (Open Data)、開放政府資料、開源群創 (Open Innovation) 等領域裡的大型專案,亦為著例。那麼,此次 WikiSym + OpenSym 2013 讓會議參與者感到驚豔的是,對於許多的觀察者來說,開放協力確實是一個可被觀察到的全球性趨勢,然而具體的作法確仍欠缺國際共通或是因地制宜的標準,然而透過 WikiSym + OpenSym 2013 這樣的跨國會議,專題演講以及討論議程的報告人,已從他們實作專案的基礎上,慢慢形塑出開放協力領域在營運推廣上、技術應用上,以及法律規劃上可以據以依循或是事先統籌的相關流程。例如:

  • 來自數位自由基金會的 Pockey Lam,說明其如何運用開放協力的模式產生教本,用於推動中國大陸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學習,以降低數位落差並實踐資訊平權的理想。
  • 台灣旅英於牛津大學進行網路資訊社會學研究的 HanTeng Liao(廖漢騰),就中文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就網路資訊看守 (network gatekeeping) 政策影響的面向,做了數據上的量化分析;其後並以百科全書的共工撰寫為例,說明在地語言化會對相關內容的貢獻帶來哪些特別的影響。
  • 當代的自由開源軟體倉儲平台或是正在發展之中的開放資料儲放平台 (repository),具有不斷傳散、自我增殖的特性,然而軟體程式與資料在不同平台被重製與儲放之際,會不會被植入惡意程式或在數據上遭到惡意調整與修改?Volker Gruhn、Christoph Hannebauer,以及 Christian John,針對此一問題展示了一套技術框架來描述未來可被採行的解決之道。
  • 隨著全球氣候急劇變遷,建立一套資訊系統來彈性監控與反應災難資訊已是當前迫不能緩的重要工作,這樣的資訊系統除了依賴國家機關的基礎建設之外,亦可透過群眾共工貢獻資訊的方式來統整資料與進行除錯,從自由開源軟體專案與社群經營的經驗出發,Sulayman K. Sowe 以及 Koji Zettsu,分享了他們預見的增補之道。
  • 軟體專利因其難以被有效查找的特性,潛在威脅不僅會發生在純粹商業運作的產品專案裡,對於多人合作共工的開放協力專案,亦不能完全免除這樣的擔憂,來自日本島根大學 (Shimane University) 的 Tetsuo Noda、Terutaka Tansho,以及和其協力研究的 Shane Coughlan,就群體共工專案如何能降低專利侵權的威脅,提供了綱要式的調查報告與相關見解。
  • 對於開放協力的專案來說,為何有些相關性質的專案成功得到發展,有些專案卻在前期階段即產生挫敗,以 GitHub 與 SourceForge 相較,前者在活躍開發者人數的量化來看是大為超越後者,這指出新興的 GitHub 軟體共工平台必然做對了某些處置,經過長時間的觀察,Junghong Choi、Bruce Ferwerda、Jungpil Hahn、Jinwoo Kim,以及 Jae Yun Moon 提出了他們的分析報告,並藉此披露不同開放協力性質的專案,其參與者究竟想透過參與的過程得到哪些實質或是心因性的獎勵。
  • 參與維基百科共工撰寫的參與者,或多或少都有貢獻條目為管理者刪除的經驗,然而、此一刪除機制為維持維基百科其上資訊中立、精準,以及降低著作權利剽竊風險的必要之惡,在 Bluma S. Gelley 與 Torsten Suel 報告中,說明了維基百科刪除機制的運作框架,並進一步討論其如何透過自動化、半自動化,與管理者手動的刪除分工模式,來讓刪除機制運作順暢,並不致引發不必要的編輯爭議。
  • 開源之道已是當代必須採用且無可迴避的科研模式,尤其是在生物醫學與藥學研究領域裡,更是因為學門分科繁多與資訊龐大而必須做這樣的處理,然而、在不同的研究機構之間,開放協力共工模式之間的互信基礎如何建立,以及專案管理上如何著眼全球但亦可適度因地制宜,Phil Bourne 就其多年的參與經驗,進行了名為「開源年代 (The Era of Open)」的專題分享。
  • 隨著網際網路上各類資訊、資料愈來愈多,且相關資訊、資料更可能被不同的開放協力專案所採用,如何建立資訊、資料之間的交叉索引與連結,是當前推動鏈結開放資料 (Linked Open Data) 機制的重要基礎,Brian Keegan、Arber Ceni,以及 Marc Smith 以 NodeXL 專案與 MediaWiki 專案為例,說明此二開放協力專案應如何從後設資料 (meta data) 框架的立場預先著手,以順暢未來資訊、資料共享的可能需求。
  • 當前許多各國政府已經開展開放政府資料 (Open Government Data) 的相關建置,然而因此領域新穎,故具體作法仍是不斷的被修正與挑戰,以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為首的 Anne Fitzgerald,以及 Neale Hooper、John Cook,共同組織了一個討論議程,以在澳大利亞政府的實作調查為例,說明如何將開源授權的模式推廣至政府機構下進行運用,並助其解決相關爭議。

以上十個講場及限於篇幅沒有透過此篇報導說明的議程,相關的報告論文集都可透過大會提供的右列頁面進行下載:http://wikisym.org/wsos2013/program/proceedings,歡迎對開放協力共工模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拜訪 WikiSym + OpenSym 2013 的會議網站,並藉此取得您所需要的參考資料。

—-

相關網址:

1、WikiSym + OpenSym 2013 對於 Open Collaboration 的定義與說明
http://www.wikisym.org/2012/09/28/definition-of-open-collaboration/

2、WikiSym + OpenSym 2013 會議報告論文集的下載頁面
http://wikisym.org/wsos2013/program/proceedings

20130616-Rootstrikers 籌辦開放內容重混競賽來改善美國民主制度的貪腐困局

Campus Remix Challenge - Rootstrikers - Mozilla Firefox_007

在 2010 年,據 Rock the Vote 網站的統計,62% 的美國年輕人表達不會參與該年度 11 月美國期中大選的投票,該次大選是為了選出美國國會,亦即眾議院與參議院的議員。但在美國多數具投票權的年輕朋友表示:「不願意參與投票的主因在於,不論哪一個議員在大選中勝出,商業財團的利益還是會影響這些議員的意志,而不會讓國家政治有實質良性的改變。」年輕人對國家政治充滿灰色的無力感是該年度特有的巧合嗎?其實不然,現行多數民主國家採取的代議制度,皆蘊含了少數人得以累積高度資本來影響代議士行為的缺陷,所以如果要讓民主政體真能照顧到多數人的福址,那麼公民社會的成員們,也必須要透過更積極努力的行動來影響政治,以導引其回歸正軌才行。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 2012 年秋季時,Rootstrikers 這個從美國大學校園深根出發的青年團體,開始透過傳單發送、專題演講,以及會議召集的方式,來提醒年輕人,唯有透過公民意識的自覺以及團體行動,才能在政府官員、代議士貪腐化之前穩住陣形且據一席之地,以維護民主政治保障多數人基本權益的理念基礎。透過這些理念的激盪與分享,該團體合縱連橫了美國十餘校的青年意見領袖,並在其後兩個學期的時間,達到許多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作為,例如:德州大學的青年團體聚集在州府大樓的階梯上,施壓改革該州選舉獻金的金流模式;美國各州大學的青年團體,創建了一個名為「凡貪腐必留下痕跡 (On the Record)」的網路頁面,將國內代議士涉及貪腐弊端的相關資訊登錄上去,並透過群眾參與者的力量,來對這些資訊進行事後查驗與後續更新;近期,柏克萊大學加州分校 (UC Berkeley) 與舊金山州立大學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的青年學子,更共同出力協助 Rootstrikers 成功舉辦了 2013 年的年度大會。

而為了對這股清新的政治改革風潮推波助瀾,Rootstrikers 與美國著名的法學名家 Lawrence Lessig 教授展開合作,以 Lawrence Lessig 在 TED 平台上專題演講「人民當家-什麼樣的共和政體方為民之所欲 (We the People, and the Republic we must reclaim)」的影帶為基本內容,美國的青年學子將可以此開放內容 (Open Content) 的影片為基礎,來製作其參與競賽的投影片、音樂帶,以及相關影帶,並將這些競賽作品放置於網路上,以提醒美國公民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如何透過公眾參與的力量,來抗拒財團與政客的貪腐行為。第一名的獲獎者,可以得到 2500 美金的獎勵,並有機會邀請 Lawrence Lessig,至其就讀學校一同展示該得獎作品;其次第二名的獲獎者,將可獲得 1500 美金的獎勵;而第三名的獲獎者,亦可獲得 500 美金的獎勵。

抵制民主制度下財團與政客的貪腐,看來也算是一種全球運動。從 Rootstrikers 的創新作為我們可以看到:「資訊、資料、內容的開放與公開共享,不僅有助於群眾分享創意,就整體面與趨勢面來看,它還可能是未來直接民主制度推動上,不可或缺、無法缺席的重要元素!」

—-

相關網址:

1、Rootstrikers 在美國校園推動 Lawrence Lessig「人民當家」影片的重混競賽
http://www.rootstrikers.org/campus_remix_challenge?fb_action_ids=10103641346818601&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ref=r3&fb_source=other_multiline&action_object_map=[170521953124192]&action_type_map=[%22og.likes%22]&action_ref_map=[%22r3%22]

2、Rootstrikers「凡貪腐必留下痕跡」紀錄專頁
http://www.rootstrikers.org/on_the_record

3、Rock the Vote 美國青年政治參與推動網站
http://www.rockthevote.com/about/